你的位置:2023澳门资料大全正版资料免费 > 2023澳门资料大全正版资料免费介绍 > 林巧稚:妇科医学泰斗,接生5万多婴儿,自己却一生拒绝结婚生子
林巧稚:妇科医学泰斗,接生5万多婴儿,自己却一生拒绝结婚生子
发布日期:2025-01-25 12:59 点击次数:145
“拿产钳来!快!快!”
“终于出来了……”
接生了一辈子新生儿的“万婴之母”林巧稚,昏迷不醒之际,仍旧放不下自己的事业,嘴里时不时地念叨着这些话语,着实让人泪目。
从她立志学医开始,就已经做好了将一生奉献给医学的打算。
为此,她终生未嫁,也从未体验过儿女承欢膝下的天伦之乐。
但她从不觉得这是她一生中的遗憾,她自豪地说:“我接生过的婴儿,都是我的孩子。”
是了,她没有孩子,却是千千万万个孩子的妈妈......
林巧稚
立志学医,为同胞姐妹看病
林巧稚,1901年12月23日出生于福建厦门的鼓浪屿,一个充满了浪漫的地方。
展开剩余92%她的父亲早年经商,结婚以后从事教学工作;母亲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女子,善良温婉。
林巧稚从小衣食无忧,在这个充满爱意的家庭里长大。
可好景不长,林巧稚的母亲在她5岁的时候,就因为宫颈癌撒手人寰。那时的她还小,不懂得生离死别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痛苦,可她知道,母亲是因病去世的。
等她上了幼儿园,每当看到别的孩子都有妈妈来接的时候,她的心中总是会升起一种莫名的难过。所以从懂事开始,她就梦想着成为一名妇科医生,解救更多的女性同胞。
虽然失去了母亲,可是她还有一位开明的父亲。
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里,父亲支持着林巧稚读完女子小学后,又继续上了厦门女子师范学院。
年轻时的林巧稚
1921年,北京协和医学院成立,志在建成“亚洲最好的医学中心”,还请来了许多著名的医学家、生物学家等等,各种条件在那个年代可谓是顶尖。
虽然是新建成的学校,但想要进去的学生还是数不胜数。
可惜,第一届只招收25名学生,注定有大批的学生是考不上的。
得到消息的林巧稚,自然是不会放过完成自己成为医生梦想的机会。林巧稚的家境殷实,自小读的都是好学校,学到的知识比起别人,向来是有多无少的。再加上她勤奋好学,在上学期间,一直都是数一数二的。
自然,对于林巧稚来说,考上北京协和医院几乎算得上是板上钉钉的事情。
那年7月,林巧稚前往北京参加考试,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顺利。
可在最后一场考试时,发生了意外。
由于天气太热,一位女生在考场上因为中暑晕了过去。就在这时,还未答完试卷的林巧稚站了出来,她通过自学知道如何救治中暑的病人,随即她就对女生进行了急救。
等到女生悠悠转醒,考试已经结束了。
很显然,林巧稚因为“多管闲事”耽误了考试。
有人不理解她,觉得她应该先为自己考虑。可她却不以为然,笑着说:“这次考试耽误了还有下次,可是治病救人是争分夺秒的事情,耽误不得。”
考试完回到厦门的林巧稚,知道自己这次不能被录取了,可她不后悔。
之后正当她认认真真地准备下一次招生考试时,却破天荒地收到了协和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。
原来,当天有老师看到她在面对突发情况,能够沉着冷静地应对,并且第一时间选择治病救人,而不是继续考试。林巧稚的行为以及态度打动了协和医学院,在看到她其余各科试卷成绩优异的情况下,毫不犹豫地录取了她。
当她知道是监考老师将当时的情况反应给医学院后,她表示十分感激。
同时她也知道,能够进入协和医学院仅仅只是个开始。
林巧稚
被录取的学生要在这里学习八年,毕业后能够获得医学博士学位。但在当时,想要顺利毕业拿到博士学位,可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。这完全要看学生够不够刻苦和努力了。
在这八年里,学校严格的要求让部分学生都半途而废。
而林巧稚一想到母亲因为宫颈癌早早离开了她,世界上还有很多遭受着同样疾病折磨的女性,她就充满了斗志,为此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。
终于,在1929年的毕业季,她以优异的成绩顺利从协和医学院毕业,还获得了毕业生的最高荣誉——“文海奖”。
此时的她已经接近30岁了,早就过了谈婚论嫁的年纪。按照协和医院的规定,刚毕业的学生在担任住院医师期间,不得结婚。
林巧稚明知道医院的这项规定,还是选择留在了这里,并且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妇产科。
在生活和事业面前,林巧稚那份对医学的热爱,对妇女和儿童的关怀,让她义无反顾地走向了事业并坚持了下来。
这一坚持,就是一辈子。
终身未嫁,却是千万孩童的“妈妈”
1930年,北京协和医院接收了一位叫做华静的孕妈妈,为她接生的医生正是林巧稚。
虽然华静已经有过一次生育经历了,但心中难免还会担心,毕竟生孩子自古就是过“鬼门关”。为此,华静在宫缩的时候,紧张的头上直冒汗。
林巧稚见此状况,柔声安慰她:“别害怕,你肚子里的宝宝很健康,也很乖,一定会顺顺利利生下来的。”
华静听着林医生泉水般的声音,心中真的就平静了下来。
林巧稚温和的微笑就像是一束阳光,让她很是舒服。
“哇......”
随着一声嘹亮的婴啼响彻房间,华静和林巧稚脸上都露出了慈祥的笑容。林巧稚小心翼翼地抱着这个孩子,将他放在了华静的身边,两人都沉浸在了孩子平安出生的喜悦之中。
由于没有想好名字,林巧稚在记录新生儿情况的时候,只得用“袁小孩”命名。
那时的她们,谁也没有想到,“袁小孩”成了后来的“杂交水稻之父”袁隆平。
袁隆平
但对林巧稚来说,每个孩子都是一样的。他们都是上天派来的天使,若是能够将他们安全地带到这个世界,无论有多困难,她都愿意去试一试。
1962年,接生过许多新生儿的林巧稚收到了的一封信。
写信的是一位怀孕的母亲,她说这是她的第五个孩子,前面也有过四个孩子,但是都不幸夭折了。夭折的孩子都有着相同的症状,那就是出生后全身发黄,不久之后就没了呼吸。
身为一个母亲,看着自己的孩子一个接一个地死去,她的心中有着说不出的痛苦。在知道林医生接生过很多孩子后,其中也不乏有各种困难,但最后都能在林医生的手中安全降生,她觉得这个孩子有了希望。
于是迫不及待地给林医生写信,希望林医生能够亲自为她接生。
看完信后的林巧稚凭借多年的经验,立马就判断出孩子患的是新生儿黄疸,又叫新生儿溶血病。
在当时的情况下,患有这种病的新生儿,生下来后等待他的只有死亡。
虽然林巧稚对于这位母亲的遭遇很是同情,她也想拯救这个可爱的“小天使”,但是她不能欺骗这位孕妈妈,她确实无能为力。
思前想后,林巧稚难过地提笔写信,告诉这位孕妈妈她暂时也没有办法。
但这位孕妈妈不愿意放弃,再一次给她来信。
“林医生,若是连您都没有办法,那等待这个孩子的只有死亡,我不想就此放弃这个小生命,我希望您能和我一样,尽全力救治他,若是最后的结果还是死亡,那我也死而无憾了。”
孕妈妈的字里行间都表达出对林医生的信任。
这一次,林巧稚同意了。
因为她觉得孕妈妈说得有道理,她作为一名医生,首要任务就是治病救人。但这一次,因为没有先例,她没有尝试就退缩了,不仅辜负了病人对她的信任,更对不起她医生的身份。
此时的孕妈妈已经七个月了,林巧稚先让孕妈妈来到了北京,以便观察情况。另一边,她努力寻找关于新生儿黄疸的资料,力求能够保住这个“天使”,守住这位孕妈妈最后的希望。
终于,在林巧稚的日夜探索中,找到了一个可行的办法,那就是对新生儿进行换血。
但是想要成功必须得有万全的准备。
于是,林巧稚将妇产科、儿科、病理科、血液科、外科的专家聚在一起,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,终于在孕妈妈临产前准备好了一切。
当新生儿出生后,孕妈妈并无大碍。
但是孕妈妈悬着的心始终没有放下,她祈祷着林医生能够救下这个孩子。
没过多久,新生儿的身体就开始发黄。
林巧稚等医生为新生儿检查后,按计划对他进行换血,抽多少、输多少,这些都是经过医生们的严格计算的。
他们小心翼翼地观察着新生儿的状态,在历时两天,数次换血之后,新生儿的黄疸症状消失了,皮肤渐渐变得红润。
看着熟睡中的婴儿,所有人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。
孕妈妈更是拉着林巧稚的手不肯放开,流着激动的泪水向她道谢。
孩子满月之后,他们一家人幸福地回家了。
一生都在治病救人
林巧稚自从工作后,在短时间内就成了著名的妇产科大夫。但就算有了声望地位之后,她治病,也依旧是不看富贵与贫穷。
上个世纪40年代,世界各地的战争爆发,北平的协和医院被日军占领,林巧稚和同事们也都被遣散。
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,医术高明的林巧稚不止一次被外国人邀请,他们想要聘请她到外国的医院里工作。但林巧稚总是说:“我不能抛弃我的国家”。
就这样一次次地婉拒。
林巧稚
没有医院,林巧稚就自己创立一个诊所。她在东堂子10号门口,挂着一块刻着“医学博士林巧稚医师妇产科”的牌子,哪里有需要,只要叫一声,她都会毫不犹豫地出诊。
一天,屋外下着滂沱大雨。
突然,一个男子冒着大雨跑了过来,还没进门,就听他上气不接下气地说:“林大夫,救救我的妻子孩子,我的妻子难产了,两天了都还没有生下来,快不行了,您快跟我去一趟吧。”
听到这些,林巧稚也顾不得屋外的瓢泼大雨,拎着急诊箱就随男子出去了。
到了门口,已经听不到产妇的叫声了,她赶忙进屋查看。
原来,产妇腹中的胎儿胎位不正,有些横了过来,产妇在长时间的使劲后,早就没了力气,情况有些危急,林巧稚立马让他的家人烧些热水,安慰产妇:“别担心,现在保持冷静,别害怕,缓一缓再生。”
林巧稚用热水为女人擦拭了身子,随后跪在床上慢慢地为胎儿正位,一边又引导着产妇用劲。不多时,胎儿位置正了过来。
林巧稚熟练地为她接生,当胎儿出来的时候,脸都已经憋得发紫了。
随着新生儿“哇”的一声,所有人悬着的心才慢慢的放了下来。
孩子平安出生之后,林巧稚才发现这户人家十分的贫穷,可以说是家徒四壁。善良的她从自己急诊箱的夹层里拿出几张钞票,递给了女人的丈夫。
男子连连摆手,说道:“林大夫冒雨来为我妻子接生,没有收我们诊费就已经感激不尽了,这些钱我们不能收。”
谁知林巧稚脸色一变,佯装生气地说道:“你的妻子生孩子差点连命都丢了,她是很累的,如今孩子和大人都需要好好补补,这钱不是给你的,是为了她和孩子,你一定得拿着!”
男子流着泪接过了钱,哽咽地说道:“林大夫,你真是个好人!”
但是在林巧稚心中,这就是她该做的,她早已决定将这一辈子都奉献给了妇产科,奉献给自己的病人、产妇以及孩子。
在她病入膏肓陷入昏迷的时候,林巧稚念念不忘的依旧是自己病人,她时常在昏迷的时候,断断续续地说着:“产钳,快给我产钳......”
1983年4月22日中午,被疾病缠身的林巧稚永远地闭上了双眼,享年82岁。
人们按照林巧稚的遗嘱,将她的3万元存款捐给了医院的托儿所,并按照她的要求将骨灰洒到了鼓浪屿的大海中。
为了纪念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女性,厦门政府于1984年5月在鼓浪屿建造了名为“毓园”的林巧稚纪念馆。
鼓浪屿将浪漫带给了我们,而林巧稚,将一生的浪漫都给了妇产科。
发布于:天津市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
